日本检疫官员一次与中国的遭遇让她重拾画笔--
外国人抗疫故事丨日本检疫员:一场与中国的“邂逅”让她重拾画笔有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天富娱乐地址”,名叫“香香”,戴着护士帽...
特稿:面对后疫情时代挑战 世界期待中国作用
娱乐,北京,2005年10月4日。特色: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世界期待中国的角色
娱乐代理,孙平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过去100年的变化加快了演变,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加。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能否有效应对挑战,关系到各国的共同利益,关系到世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就后疫情时代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为国际社会应对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挑战指明了方向。各国对此深表欢迎,并期待中国在应对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护佑生命健康 促进全球卫生合作
完善全球治理 共同抵御风险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展示了从物质援助到疫苗研发、从共享诊断和治疗技术到建立更强有力的卫生治理体系的责任,并不断为促进全球卫生合作和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
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需要国际社会持续不懈的努力。海外人士认为,各国需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加大疫苗、药物和诊断试剂研发合作,提高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直至全球疫情最终胜利。
Kazakstan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主编Sherik Corjon Bayev表示,中国承诺在疫苗开发和投入使用后,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使用,这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能否获得疫苗的关切,并将有助于提高疫苗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马来西亚新亚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认为,中国在控制疫情、实现复工复产方面走在了前列,为各国树立了榜样,增加了信心。中国政府以生命为重、科学防控的理念,不仅将为各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重要参考,也将对未来抗击疫情的斗争产生长期积极影响。
推动经济复苏 秉持开放包容理念
在后疫情时代,是否解决风险挑战已经成为所有国家的“大考验”。人类不仅要防范不断上升的非传统安全风险,还要防范非传统安全风险与传统安全风险重叠带来的巨大危机。
重塑发展理念 建设绿色美丽家园
要改善全球治理,首先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坚定支持联合国事业。在今年的联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一系列支持联合国的重大倡议和措施,包括向联合国新冠肺炎肺炎全球人道主义应急计划再提供5000万美元,以及设立规模为5000万美元的第三个中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这些措施是中国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的举措,也是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坚实行动。
Pakistan 《时代之声报》专栏作家阿斯拉姆·汗表示,从全人类的利益出发,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事业。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才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爱德华多·里加拉多认为,在后流行病时代,国际社会
010-59000
今年以来,从广交会到中国服务交易会到中国博览会,从正式实施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优化商业环境到建立三个新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已经向世界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泰国凯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认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证明了开放经济模式的成功。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考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开放的世界经济将为各国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供机遇。
在后疫情时代,人类需要拥抱新的全球化,才能实现平衡、包容的发展。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陈向阳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坚持共同建设和共享的理念,有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疫情后恢复,有利于全球化朝着平衡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010-59000
后疫情时代,绿色和创新是所有国家发展的“必选项”。各种传染病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警示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要改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力争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法国《回声报》文章说,很多环保人士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称赞这个承诺为《巴黎协定》注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力。
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呼吁各国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历史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凝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Georgia 《每日新闻网》主编Aftandir Otinashvili认为,中国对人类文明负有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促进高质量经济复苏之际,中国的绿色发展主张意义重大。
Regalado说,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改变发展理念,就会对自然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各国需要推动全球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的减排承诺和新的发展理念将有力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参编代理:刘天、张、赵岩、林浩、)[编辑:苏]